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星级评估
自评总结报告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2021年10月26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星级评估自评总结报告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贯彻落实辽教办[2021]299号文件精神,按照《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实施方案》要求,推进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借助省级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建设契机,发挥辽宁地矿职业教育集团成员的优势,面向地矿行业,服务地方装备制造业。紧密对接产业,深度融合企业,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实现“校企融合教学、校企一体育人、校企协作发展”的发展目标,成为校企合作机制健全,培养模式先进,职业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训条件完备,服务产业能力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专业,建设成为地矿行业智能制造方面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通过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辽宁经济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自评总结。
一、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一)落实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
1.完善“辽地院导师制”思政+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教育体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打造一支与高水平专业群相适应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以教师带学生、师傅带徒弟一对一的方式,通过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以思政+专业“辽地院导师制”为“三全育人”的项目载体,教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宣传正能量,引导学生端正“三观”,树立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
2.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工匠精神”及中国传统文化、行业企业文化,将“育人功能”“德育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课程。打造一批“示范课程”、“示范课堂”、“示范案例”,形成一批“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和论文。建设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例,修订融入课程思政要素课程标准10门。
3.校企共建具有地矿企业文化标签的德育实践基地
落实“环境提升、技能提升、榜样树选、阵地构筑”四大行动,建立文化角、宣传长廊,建设以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为主题的先进智能制造业、冶金矿产行业发展主题展示厅。突出“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传承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品牌质量意识等。建设德育实践基地1个和文化育人环境提升宣传点10个。
(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深化“一主线、二环境、三体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实施以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能力为主线,依托校内育人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教育三个体系,实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学历教育X证书相结合、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一主线、二环境、三体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符合“一、二、三、四”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4个。
2.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共同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论证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开展产学研,共同建设教师队伍,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多方参与考核评价机制,校企共同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双主体共同育人。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专业特点,探索校企联合招生与招工、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实践与生产、作品与产品、考核标准与生产工艺标准“六融合”,深化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建、共享的人才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从2017年开始,2019年8月评为辽宁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多年来电气自动化专业与大连海尔、中国联通辽宁分公司、辽宁盛华电梯安装与维修有限公司、丹东药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院、企业、和学生(学徒)受益颇多,为服务辽宁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我院其它专业下一步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打下来基础,提供了新的方向。今后我们专业还将继续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为辽宁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一支与高水平专业群相适应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通过师德师风、课程思政、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改革举措,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队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专业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支撑的师德高尚、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兼结合“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
2.实践、教学能力方面改革成果
通过系列的教师培养方面改革举措,教师爱岗敬业、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增强、产学研成果丰富,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作用,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近五年电气自动化教师专业教师完成横向课题四项,到账资金10.5万元;主持省部级课题13个。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担任主编或副主编出版教材8部。公开发表论文38篇,其中北大、科技核心6篇,11篇获得丹东市优秀科研论文评选的一、二、三等奖。获得信息化大赛三等奖一次。其中多位教师参与赤峰大井子矿、富邦矿、特种工、电梯运行、维护、管理、中小企业工人线上安全、技能培训等工作。教师参与国家、省级、企业培训共计37人次,其中教师下企业实践10人次。
3.创建市级“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开展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样板建设,制定专业群师资发展规划和教师考核机制。建立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应用能力大赛激励机制;建立企业专家与教师结对子、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的“青蓝工程”机制;建立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机制,每5年企业实践6个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开展横向课题,研发项目5项;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机制。校内专兼职教师队伍有省“百千万”人才、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2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达32个。内部培养“双师型”教师3-5名,外聘兼职“双师型”教师4-8名,“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95%以上,争取岗位核心能力的实践课全部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利用产教融合的专业群资源,打造集聚创新创业资源、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互联互通技术平台,无偿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为早期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创业孵化服务。付经旭老师、徐东辉老师牵头成立了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创新团队的学生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1.建立对接产业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围绕冶金矿产行业智能化转型和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调旧育新满足产业岗位人才升级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专业群建设委员会,适时调整专业群的组成结构,淘汰不适合的专业,补充产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对接生产岗位的新技术、新技能标准,及时调整专业教学标准,修订专业课程标准,见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结构框架图。
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结构框架
2.建立职教集团共建、共享的组织保障机制
完善辽宁地矿职教集团现有的“信息、资源、技术、人才”共享性公共服务平台,新建智能制造职教集团,推进职教集团资源共建共享,通过运行机制的优化促进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区域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依托职教集团集聚优质办学资源,服务专业群办学水平提升。利用职教集团平台优势, 建立“项目载体、大赛引领、培训支撑”人才队伍培训体系。
3.建立多方参与的诊断与改进体系
聘请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为第三方评价机构,聚焦专业群生源与招生、应届毕业生跟踪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形成监测评估报告。借助学院“基于诊改的内部质量监测大数据中心”的信息化平台,汇总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师资匹配和学生培养等状态数据,对比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的目标链和标准链,生成专业质量诊改报告。
(五)社会服务能力
1.培训服务
以冶金矿产智能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基地为依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服务。根据企业普通技术工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转业军人等人群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资源,满足线上、线下学习需求,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小微企业数量10家以上,提升职工就业适应能力。每年提供3000人日以上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到款额50万元以上。
2.技术服务
以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为载体,加大对外技术合作与技术服务工作。80%的教师参与科研与技术服务,使企业生产、专业教学、科技开发与推广得到实质性结合,建成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样板,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在现有技术服务基础上,在产品的电气控制设计、设备技术升级、节能改造等方面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为更多的厂家解决设备的技术难题。承接来自企业的横向技术服务课题4项,主持或参与2项以上的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开发技术专利8项,完成2项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社会服务和技术交易到款额20万元以上。
社会服务明细表
时 间 |
企业名称 |
培训项目 |
培训教师 |
人次 |
2019.8-9 |
赤峰大井子矿业有限公司 |
矿山设备识图 |
王武宾 |
30 |
2019.10-11 |
赤峰大井子矿业有限公司 |
矿山设备液压气压传动 |
毕长飞 |
30 |
2019.10-11 |
赤峰大井子矿业有限公司 |
矿山电工 |
王春 |
25 |
2019.11-12 |
赤峰富邦矿业有限公司 |
矿山机电控制器 |
赵中华 |
25 |
2020.4-6 |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
机电基本技能知识 |
李德扬 |
96 |
2020.5-7 |
辽宁祥安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
机械基础应用 |
孙树东 |
28 |
2020.5-7 |
辽宁祥安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
电工基础知识 |
王春 |
28 |
2020.5-7 |
丹东新东方晶体仪器有限公司 |
机电基础知识 |
李德扬 |
40 |
2020.5-7 |
丹东新东方晶体仪器有限公司 |
机械基础技能知识 |
王武宾 |
40 |
2020.5-7 |
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智能控制 |
王春 |
26 |
2020.5-7 |
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机械结构原理 |
孙树东 |
26 |
2020.5-7 |
辽宁利通电力有限公司 |
机电基础知识 |
赵明 |
26 |
2020.5-7 |
辽宁利通电力有限公司 |
电力电子技术 |
陈元民 |
26 |
2020.6-8 |
丹东新科电器有限公司 |
设备控制 |
孙树东 |
20 |
2020.6-8 |
丹东新科电器有限公司 |
机电基本技能知识 |
李德扬 |
22 |
2021.6-7 |
赤峰大井子矿业有限公司 |
矿山设备维修 |
王武宾 |
30 |
2018至今 |
丹东市各类工矿企业 |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叉车安全作业 |
群教师 |
3500 |
总计 |
|
|
|
4018 |
二、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水平人才引进工作不足
由于行业发展现状及学院待遇等原因,目前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吸引力不足,年富力强有经验的专业领军人才不愿意到学校工作,教师团队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
2.地方经济影响校企深度融合
“立足丹东,服务辽宁”是我们学院的责任。近年来受地方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有些合作的企业经营状况波动较大,校企合作的规模及投入的资金受限,影响了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改进措施及有关工作建议
1.制定人才引进相关政策
按专业实际需求情况,学院制定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把高端人才引进学校,引领专业建设发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专业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2.开发新的校企合作项目
高端智能制造、新能源行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加大与这些朝阳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力度,建立校企二级学院把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多方争取地方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完善校企合作方案,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辽宁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